您的位置:首页 >观察 > 正文

省乡村振兴局践行“三个工作法”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

省乡村振兴局大力践行“三个工作法”,以作风转变、效能提升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实现乡村振兴开新局。

践行项目工作法,明确责任抓落实

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第一责任,深入践行项目工作法,推动形成任务部署、推进实施、考评验收的工作闭环。

紧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人”重点监测对象开展针对性帮扶,在全省入库住房安全项目289个、教育帮扶项目325个、医疗健康帮扶项目337个、农村饮水安全项目221个,占项目库总数的12%。

突出产业就业,补上农村产业业态技术、设施、营销短板,在全省入库产业发展类项目6295个、就业创业类项目754个,计划总投资284.28亿元。按照“多规合一”要求,进一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及安置区配套设施,在全省入库储备项目17506个,计划总投资594.51亿元。

建立项目库和衔接资金使用管理常态化监管机制,明确局班子成员任务分工,通过周核审、月通报、季调度推动项目规范化、程序化、信息化管理,打通行业部门和州、县、乡、村之间项目库建设纵向横向通道,压紧压实具体责任。优化系统共建、共享协同机制,以“一平台”“数字云南”等信息系统,推动建立各部门对接机制,实现全省县级项目库共建、共审、共用“一张清单”。

建立项目跟进联动机制,推行项目、资金和资产分级分类管理制度,督促指导各级乡村振兴部门以县级规划为“蓝本”优化调整项目,推动项目落地、落实。建立多部门联动会商机制,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形成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重点关注项目资金与脱贫人口和监测帮扶对象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情况,杜绝衔接资金负面清单项目入库,实现问题早发现、措施早跟进、工作早落实。

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一线解难题

坚持把办公室搬到项目建设一线、乡村振兴一线,与基层一线人员共同分析研究问题,在基层一线解难题、抓落实、促发展。

落实“四不两直”要求,深入一线“吹糠见米”。制定班子成员年度调研计划,明确局领导班子成员每季度开展1次基层调研,每年不少于30天,每半年至少1次到基层一线现场办公。今年一季度,班子成员聚焦促进脱贫人口增收主题共开展基层调研19次、覆盖全省15个州(市)。

建立省乡村振兴局“帮县包乡带村”工作机制,结对帮扶剑川县马登镇6个重点村、沙溪镇7个重点村,与县、乡、村共同研究、一体推进“巩固、拓展、衔接”各项工作,确保政策、思路、方法、干部、项目、资金、党建“七个帮扶到位”。

践行典型引路法,选树典型立标杆

抢抓乡村振兴机遇,用好、用活政策优势,发现、培育和选树典型人、典型事,让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现身说法,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精准育典型。深挖“西畴精神”“曼班三队”及怒江“背包工作队”等典型案例,编辑出版《云南省脱贫攻坚典型案例选编》和《我的脱贫攻坚故事》,收集编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移风易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典型经验做法,开展多视角、深层次宣传推广,将典型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样本。

持续树典型。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加强示范引领和分类指导,推动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有序推进374个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指导安宁、西畴、沧源等地做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示范样板,大力营造见贤思齐、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

推广用典型。在曲靖市召开的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工作推进会上,编印云南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典型案例“10种实践模式”和“13个典型经验”,用鲜活的案例将一个个“盆景”转变成一片片“风景”,积极向全国展示推介云南做法、展示云南形象。(张珂)

关键词 云南形象 实践模式 云南省乡村振兴局 三个工作法 作风转变 教育帮扶项目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