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察 > 正文

昆明市东川区碧谷街道服务一线 躬耕山野中推广良种良法

九月,一片丰收景象。金灿灿的田野里、山坡上的果林间、忙碌的车间里,随处可见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人员的身影。投身乡村振兴,播撒科学火种,推广科技成果,上千名省农科院科技人员撸起袖子、扑下身子,以永远在路上的科技服务,推动云岭山乡美好蝶变。

服务一线 躬耕山野中推广良种良法

9月初,昆明市东川区碧谷街道李子沟村的开花洋芋丰收了,喜悦洋溢在村民们的脸上。从2012年以前每公斤只能卖1元,到如今畅销全国且每公斤可卖到8元以上,开花洋芋为何能从“土疙瘩”变身“金疙瘩”?村民们不约而同地感慨:“这要感谢省农科院的专家呀!”

“杨教授,我们村的洋芋祖祖辈辈就在种,好吃,可就是产量低,会得病早死,洋芋会有黑斑卖不掉,这该咋办呀?”村民们的难题,就是科技人员的课题。“品种种性退化、晚疫病抗性差、薯块黑斑缺陷严重、栽培技术粗放。”云南省东川区大洋芋产业科技特派团团长、云南省农科院经作所杨琼芬研究员率队多次现场问诊,以科技发力,着力破解东川洋芋产业发展瓶颈。

以脱毒种薯繁育为主的良种替换;以好吃营养、薯块蒸煮开花、晚疫病抗性强等性状评价为主的特色新品种筛选;以降低黑斑发生率为最终目标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2018年,省农科院选育的开花洋芋替代品种“云薯702”在当地试种成功,以更强的晚疫病抗性、更高的产量、更好的开花品质得到农户和市场的认可,东川开花洋芋声名鹊起,原有70%贫困人口的李子沟村实现了整体脱贫。2020年—2021年,东川洋芋正式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东川大洋芋”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带动当地种植6万余亩,涉及70个村近10万农户,成为东川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要产业。

丽江市华坪县芒果种植面积42万亩,居云南第一、全国第二。多年来,云南省华坪县芒果产业科技特派团团长、省农科院热经所尼章光研究员团队扎根山间一线,从种苗繁育、品种筛选、高产栽培、绿色生产、产业规划到机械化应用,对华坪芒果进行了全方位、全链条的支撑。通过科技赋能,做大做强芒果产业,推动了华坪从产煤县变身芒果乡,实现了从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的转型。

在云南第一大甘蔗种植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由省农科院甘蔗所牵头组建的云南省耿马县蔗糖产业科技特派团活跃在田间地头。通过推广“云蔗08-1609”“云蔗05-51”等高产高糖新品种,示范全膜覆盖、一次性施肥、低铲蔸为主的绿色轻简生产技术,促进蔗叶蔗梢资源化利用等科技指导和服务,耿马甘蔗单产和蔗糖分持续提高,在甘蔗面积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蔗糖产量从2019/2020年榨季的28万吨提高到2020/2021年榨季的30.2万吨,甘蔗出糖率从12.35%提高到13.11%,工农业总产值达30亿元,让耿马蔗农甜蜜的事业甜上加甜。

这些,仅是省农科院广大科技人员到乡村、下田野、进企业,铺天盖地兴服务、千方百计强产业的缩影。

截至目前,依托“百团千员助农增收行动”,省农科院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面向全省开展针对性、关键性科技成果示范及技术服务,今年以来完成科技成果示范应用近3000万亩,新增“三农”(社会效益)产值104亿元;培训农业科技骨干9307人次,主办或承办大型技术成果推介活动18次;建设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基地95个;服务行业龙头企业135家;新转化科技成果(品种、技术、工艺等)58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净收益1646万元。

“他们来了,农民富了,产业兴了。”老百姓用质朴的语言,表达着对省农科院多年来持续开展科技服务的认可。

尽锐出战 服务“三农”中践行责任担当

把论文写在云岭大地上,把成果留给千万百姓家。这是省农科院一代代科技人员始终坚守的责任和担当。多年来,依托院地合作、院企合作、产业技术体系、科技特派员(团)项目、“三区”服务项目等机制和项目的支撑,省农科院广大科技人员无惧风雨、不辞劳苦,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为打通农业科技的“最后一公里”倾尽心血和智慧。活跃山乡的科技背影,沾满泥土的成果应用,成为云南田野山间最美的风景。

5月17日,省科技厅、省农科院共同启动“百团千员助农增收三年行动”,将利用3年时间,开展“一县一业”科技引领专项行动、边境小康农科先行专项行动、科技兴企产业增效专项行动3个专项行动,最终实现示范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增、服务经营主体倍增“两个倍增”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动员全院科技力量聚焦服务乡村振兴主战场、服务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坚持科技引领,围绕重点产业开展全产业链服务,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唐开学道出了行动实施的初衷。

7月15日,省科技厅、省农科院、临沧市政府共同组织的云南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科技特派队启动会在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班洪村举行,全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科技特派队工作正式启动。由省农科院牵头组建,汇聚多方力量的60支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科技特派队,聚焦全省374个边境村的资源禀赋、生态功能、产业基础,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方案”要求开展科技服务,培育壮大一批特色优势明显、效益好、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打造凝练一批“两个倍增”科技示范典型模式,在国门边境线上筑就一道道强边固防、兴边富民的亮丽风景。

两组简单的数据,折射出的是省农科院不忘服务“三农”初心、助力乡村振兴的担当和行动。

其一,截至目前,省农科院共组建158个农科服务团、60支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科技特派队,服务地点覆盖全省16个州(市)、104个县(市、区)。其中,57个国家级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5个边境县、88个脱贫县、374个边境村实现全覆盖。

其二,作为云南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省农科院牵头组建20个省级科技特派团,同时有76名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参与国家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工作,其中15名专家担任特派团团长,占云南省特派团的56%,38名专家担任产业组组长,服务工作覆盖昆明、昭通、曲靖、楚雄等9个州(市)的22个县(市、区),以产业技术服务、品种技术引进、技术瓶颈攻关、人才培养、产业功能拓展5个任务为抓手,全面开展帮扶工作。

从单兵作战转变到团队作战,从服务单个乡村转变到服务整个区域,从单一领域专业服务转变到全产业链综合服务……迈进新征程,省农科院积极担当尽责,科技服务的广度、深度、高度显著提升,科研工作与大地贴得更近、与群众贴得更亲,科技服务将实现全省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全覆盖,构建形成特色更加明显、效能更加突出的省农科院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为科技引领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助农 乡村振兴中贡献智慧力量

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农业科技的星火怎样传递?省农科院充分发挥农科人才的作用,抓好培训服务,开展了一系列基层农民实用科学技术培训,力争为当地培养一批“永久牌”新型职业农民,提升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

课堂在地头、讲稿挂枝头。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一场场开展于田间地头的蔬菜科技培训直观而有效。以省农科院园艺所为主组建的云南省弥渡县蔬菜产业科技特派团专家围绕辣椒、青菜、大蒜、小黄姜等蔬菜标准化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方法、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规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授。参训学员直呼收获大,学到了真本领,针对性强的培训为大家解决了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集中力量办大事,科技服务的重点如何突破?今年以来,省农科院的农科服务团已在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开展茶叶、热带水果、中药材、饲草、甘蔗产业科技培训15场,培训农民及农技人员1380人次、发放各类资料1400余册;同时,省农科院还当起“红娘”,邀请合作企业与景谷“相亲”,截至目前,已有7家企业与景谷县初步达成项目投资意向。

在富民县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中,省农科院组建了由院主要领导为团长的专家服务团,下设水果、蔬菜、花卉等10个服务小组开展技术服务工作。今年二季度,与富民县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乡村振兴三产融合发展中心,与昆明东山林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15家示范基地企业负责人签订协议,针对共建示范基地产业发展中的难点和关键点,从品种选育及制种繁种、高效规范化栽培、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品牌打造等方面协同创新,全面提升富民县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

院地合作向纵深推进。“十四五”以来,省农科院与景谷县、富民县、南华县、建水县、晋宁区、麒麟区、会泽县、武定县等12个县(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结合“百团千员助农增收行动”,实施院县合作“五个一”科技服务工程。即围绕地方特色产业,研制一套产业发展方案、派驻一个科技特派团、组建一个专家工作站、打造一个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区、认证和打造一批有机和地标产品品牌,构建“四季云品·云品出滇”的科技服务体系。截至9月,省农科院已在合作县(区)开展科技培训120场(次)以上,培训农民及农技人员3000余人次;打造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基地37个,帮助修订和制定产业发展规划6个、申报地理标志产品11个,有机产品认证20个。

此外,今年以来,省农科院聚焦粮食作物、茶、花、果、菜、蔗、薯、麻等云南特色或优势作物,筛选“云茶1号”“云蔗08-1609”“赤子之心”以及低纬高原山地玉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丘陵山地甘蔗机械化种植技术等十大品种和十大技术在全省进行重点推广应用;筛选出21个(项)优质高产高效的科技增粮新品种新技术向社会进行发布;省农科院32项技术被列为云南省2022年农业主推技术向全省推广,入选技术占全省推介技术的42%,其中入选的增值加工类、经济作物增效类和耕地质量提升类技术分别占该类技术的50%、59%和67%。

落实项目工作法,做到服务任务清单化;落实一线工作法,做到科技特派力量全覆盖、常在村;落实典型引路法,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讲好产业强、百姓富、乡村美的科技故事,省农科院的步伐不停歇。

关键词 脱毒种薯繁育 科技服务 云岭山乡 晚疫病抗性差 昆明市东川区碧谷街道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