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辆满载着“黑科技”的“实验室”穿梭在贵阳街道,在行驶途中对大气环境进行溯源研究。这个行走的“黑科技”——贵州首个“大气环境溯源研究移动实验室”,可同步实现170余种大气参数观测,为全省大气环境管理、突发环境事件处置以及相关科学研究等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
贵州首个“大气环境溯源研究移动实验室”。
我省高原山地复杂气象条件,使大气环境质量成分十分复杂。深入开展大气环境溯源研究,科学精准提出污染防治措施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资料图)
2021年,在省生态环境厅安排指导下,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开始筹备建设“大气环境溯源研究移动实验室”。
历时2年,斥资近1300万元,移动实验室于今年7月下旬正式建成启用,成为我省大气污染防控“问题精准、时间精准、区域精准、对象精准、措施精准”的“科技利器”。
工作人员在移动实验室内作业。
空气瞬息万变,污染物的产生原因复合多样。传统的大气环境样品采样分析手段不仅耗时长,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大,还不能实现所有参数的同步观测,数据研究具有滞后性。
如今,在移动实验室内,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周围170余个大气环境参数监测报告、溯源成因分析报告便可一键生成。
激光雷达可探测大约3000米高的高空到地面的大气污染物垂直分布情况。
“移动实验室内共有4个采样口,通过激光雷达可探测大约3000米高的高空到地面的大气污染物垂直分布情况。并载有20余台大气环境监测精密仪器和辅助设施,可同步实现亚秒级时间分辨率和亿万分之一浓度分辨率的指标分析。”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大气与应对气候变化研究所所长黄代宽介绍。
该实验室还配备了数据分析、数据管理、走航观测等功能为一体的“大气环境溯源研究移动实验室数字平台”,实现了大数据、物联网和大气环境的融合运用。
大气环境溯源研究移动实验室数字平台。
“结合全省各地大气环境现状和管理需求,近期我们会到各市州中心城市开展具体研究工作,运用移动实验室,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摸清各地大气环境污染成因和污染源,为我省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黄代宽说。
多年来,我省积极探索新时代生态环境监管、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等方面的路径和方向,以高科技智慧保护高品质的生态环境,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在8月即将举行的2023年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以及首届贵州科技节上,“大气环境溯源研究移动实验室”将作为我省环保“黑科技”代表进行展示,充分展现生态环境保护的“贵州智慧、贵州方案、贵州实践”。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瑶
编辑 王剑
二审 王远柏
三审 干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