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
夏季寒湿更可怕!什么样的表现属于寒湿呢?国医大师王老告诉我们,寒湿分轻重,还分内湿外湿,可以通过舌象以及症状很容易分辨,王老还带来了最爱的一苦一甜代茶饮,助您轻松度夏~
(相关资料图)
病例故事
十几年前,国医大师王庆国王老看过一个将近90岁的病人,该患者确诊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已经变形。一开始患者还觉得她只是小病,忍一忍就过去了,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骨头都开始感到冷!
甚至患者夏天的时候还要穿羽绒服,关节上也需要包着皮毛护具保暖。患者这才开始用了一些止痛的药,当时止痛的生物制剂要一万多一针,也依旧止不住她的疼痛。她找到王老时,王老用了桂枝附子汤,大概一周后明显止住了疼痛,半年后症状有所好转。
王老指出,此为典型的外湿症状。寒湿不仅分轻重,还分内湿外湿,我们通过舌象以及症状很容易分辨。
王老特意带来了两杯特殊的代茶饮:一杯甜茶、一杯苦茶。这两杯茶应对夏季的湿邪正当时,一杯可以应对湿热,一杯可以应对寒湿。
更关键的是,王老自己曾被湿邪伤害,就是通过喝这两杯代茶饮恢复健康的。我们体内有湿吗?又该如何分辨自己是寒湿还是湿热呢?
寒湿发生寒湿时,舌质往往是淡的、白的,如果是黄色的,说明已经湿邪化热。轻重则看舌苔厚腻程度:能隐隐透见舌质,说明症状较轻;舌苔厚腻,说明症状严重。
①内湿
有一位本身患有慢性肾病的病人,水肿严重,有胸水、腹水,皮肤开裂往外渗水。怕冷,原本消瘦但由于水肿看起来非常胖,没有精神。王老诊断其为脾阳虚,水湿内停,用茯桂术甘汤治疗。
专家表示,此为内湿,一般是因为饮食伤及脾胃后,导致湿从内生。
②外湿
而外湿病因则包括久居湿地、冒雨涉水,长时间穿着湿衣服不及时更换等。
湿热舌苔更厚的症状更严重,湿热时往往舌质偏红,舌苔偏黄,黄色越淡说明热轻,黄色越重说明情况更厚重。
①外湿
湿热也分外湿和内湿,湿热在外,典型症状为起疹子。
②内湿
湿热在内,表现为口干欲饮,五心烦热。喝了很多水但依旧无法缓解口渴,小便黄、大便不畅,阴下湿。
湿热在外外湿可以用这一碗微苦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来应对。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方解】
麻黄、连翘、杏仁、赤小豆、大枣、桑白皮、生姜、炙甘草
连翘:清利湿热,通利肝胆。
杏仁:宣发肺气助麻黄。
赤小豆:除湿。
生姜、甘草、大枣:护胃护脾。
【功效】
清利在表,健脾利湿开胃。
专家提醒:具体配比需咨询医生,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湿热在内对于多数湿热在内的患者,最常见的表现为身上发黄,例如黄疸。湿热在内的患者可用茵陈蒿汤来应对。
茵陈蒿汤
【方解】
茵陈8克、栀子5克、苍术6克(原方为大黄)
茵陈:有很好的利胆利湿作用。
栀子:清热通便。
大黄:泻下,会有黑便的副作用。
苍术:更适合代茶饮,利湿。《医学中参西录》中曾记载,肠中窄狭即大便不畅可用苍术,可通畅大便、祛湿。
【功效、饮用及适宜人群】
泡水喝即可,利胆排黄;不适宜脾胃虚弱、寒湿人群使用。
寒湿在外对于大多数寒湿在外的患者,可以用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汤
【方解】
桂枝、附子、生姜、大枣、甘草
桂枝:通行阳气、辛温、活血。对关节寒性的疼痛尤其有好处,可以通阳,使人体阳气流动起来。可以温补心阳、下气降逆、补血行血,用途广泛。
附子:温五脏之阳、止痛通痹。
甘草、大枣:补益脾胃。
生姜:调和脾胃,解附子毒性。
【功效】
适合治疗表有湿邪,阳气不足的人群。
专家提醒:具体配比需咨询医生,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寒湿在内人体肾阳是先天之阳之本,脾阳是后天阳气之本,对于多数寒湿在内的患者来说,内在的寒气,主要是这两个脏器容易出现问题。
脾阳虚水湿内停时用苓桂术甘汤,肾阳虚阳气水泛时要用真武汤,一般的内湿患者用苓桂术甘汤就已足够。
苓桂术甘汤
【方解】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炙
桂枝:温补心阳。
白术、茯苓:补脾。
【功效】
此方在《金匮要略》、《伤寒论》中出现过,主治脾阳虚水气内停、心下逆满,即上下气机不通,水气往上冲,导致头晕,此时用温阳利水的方法——茯桂术甘汤最是适合。
专家提醒:具体配比需咨询医生,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国医大师喜爱的寒湿代茶饮那么,国医大师王老最爱的甜茶是什么呢?相比上面的寒湿方子,此方更为温和,适宜大多数人在家饮用。
寒湿代茶饮
【方解】
白术6克,干姜3克,茯苓6克,甘草3克(可加可不加,增加甜味)
白术:利腰膝间湿。
干姜:温阳、驱寒、除湿。
【功效及适应人群】
温阳除湿利水。不适宜上火实热之人,例如老长口疮,少舌苔、舌质红的人群。
今日互动考考大家有没有认真看:口干欲饮,五心烦热为湿热在外还是在内?
快来评论区留下您的答案吧~
专家出诊信息
王庆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周四上午
东城中医医院 周四下午 周日上午
备注:突发原因导致门诊时间、出诊地点、门诊类型(普通、专家或特需门诊)、挂号费用的改变,请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
历史热门文章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养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