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赏 > 正文

淮南8个路口实现“灯看车”给信号 交警提醒:红绿灯间隔可能只有几秒钟|当前资讯

大皖新闻讯 8月25日,大皖新闻记者驾车通过淮南民惠街与淮河大道十字路口时,看到前方信号灯旁边有“信号灯自适应”提示牌。记者了解到,这是淮南交警利用“数智”化技术感应车流、人流,以往司机驾车过十字路口时,都是“车看灯”通过,现在是“灯看车”给信号,实现了“流量小路口无需等待、流量大路口排队时间明显缩短、繁忙路口二次等灯频次减少”的控制目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淮南交警“自适应”系统扫描区域识别到的车辆。

8个路口“灯看车”

“传统交通信号灯无法针对实际车流实时调整放行时间,会存在路口放行方向已无车辆,绿灯却一直亮着‘吃不饱’,或者还有大量车辆等着过,信号灯却已由绿转红‘不够吃’现象。”淮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杨林山介绍,为提高路口通行效率,淮南交警主动与高新科技企业、高校合作,多方测试自适应产品,优化信号灯“数智”化技术,实现了主动感应车流人流,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自动调节信号灯配时,由原有的“车看灯”提升为“灯看车”。

杨林山介绍,经过多轮测试优化,目前已在民惠街与淮河大道、国庆路与淮河大道、国庆路与广场路、泉山路与洞山路、朝阳路与广场路、洞山路与学院路、和悦街与瓦埠湖路、民裕大街与瓦埠湖路等8个路口正式投入使用。“信号灯自适应”就像一名交警24小时在路口根据流量变化实时调整信号配时指挥交通,更为先进的是它不仅考虑机动车的通行,还能兼顾识别在路口等待的行人和非机动车的放行问题。

“淮南模式”提高通行率

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外地的信号灯自适应工作原理,是通过雷达、摄像头等检测设备,实时获取每条车道的交通流量数据或车辆排队长度,通过计算后对某一方向的信号灯增加或者减少秒数。

“淮南模式”的信号灯自适应工作原理更人性化,检测交通流量采用的是雷视摄像机+智能算法终端,对于路口没有机动车、非机动车或行人的方向,系统通过检测会直接跳过该相位(某一个方向的信号灯时长),真正实现“灯看车”。

由于信号灯周期优化更合理,无车方向信号灯自动跳转,减少了绿灯空放,周期平均配时减少16.5%,早晚高峰时段平均等待时间降低22秒,通行效率提升15.7%。

淮南交警“自适应”系统扫描区域可以识别到行人与非机动车。

“每个相位还设置了最小绿灯周期保障行人通过,设置了最大绿灯周期保障其他方向车辆通行权。”杨林山告诉大皖新闻记者,在最大绿灯周期范围内,当连续车流进入到系统识别区域后,这套系统会增加绿灯的时长,保证来车方向车流连续通过。淮南交警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发现试点的几个路口,车辆排队长度明显缩短,高峰时段车流大的路口,一个信号周期通过车辆较过去增加了4-6辆,减轻了司机等待时的焦虑感。

提醒:红灯变绿灯时间缩短了

杨林山提醒,以前,红灯亮起后,一般变绿灯要等待30秒以上,在这个时间段里,有些等信号灯的司机会看手机,而现在,淮南有自适应信号灯的路口,当红灯亮起后,也可能会在10秒甚至更短时间就立即变为绿灯,因此在路口等待的驾车司机和行人需集中精力观察信号灯变化,以确保安全、快速通行。

下一步,淮南交警将在全市主要路口全面推广信号灯自适应系统,全力保障群众出行的安全和便捷。

大皖新闻记者 张安浩 通讯员 江浩 文/图

编辑 王翠

关键词 消费导报网 24小时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