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赏 > 正文

简讯:从书本到实践!“00后”合工大硕士当起了“社区管家”

“这个小区5栋20层的连廊处,有部分玻璃损坏,请通知物业及时进行修复。”8月27日下午,叶伟凌跟着肥西县桃花社区的网格员,在辖区的某小区住宅楼内一层层排查公共区域的安全隐患。

这个夏天,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叶伟凌走出课堂,走进社区,在肥西县桃花社区担任起基层团务工作者。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在琐碎而真实的基层工作中,这个00后女生重新认识和理解“基层社区治理”的重量与温度。

走进“千头万绪”的琐碎里


(资料图)

今年7月18日,叶伟凌通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项目,来到肥西县桃花社区,成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

叶伟凌的日常工作内容丰富而具体。上午,她跟随社区网格员深入各小区,排查消防设施、应急指示灯、玻璃窗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遇到有问题的,及时拍照上报;下午,她则负责巡查沿街商户,检查营业执照、消防设备,劝导出店经营等行为。此外,她还在社区工会驿站值班,时刻关注驿站内的爱心冰箱,及时为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等户外工作者发放防暑饮品。

尽管工作内容细小琐碎,叶伟凌却感受到了社区工作的价值所在。有一次在帮居民办理居住证明时,对方因材料不齐有些着急,她耐心解释并协助整理所需材料,最终顺利办结。“虽然只是小事,但能帮到别人,心里特别踏实。”这种被需要、被信任的感觉,让叶伟凌颇有成就感。

感受“为民服务”的真实份量

之所以选择来社区实践,叶伟凌表示考虑到社区实践与所学专业有密切的联系,看能否在基层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更深的理解。

在来之前,叶伟凌想象中的社区工作是“坐在办公室,整理一些材料表格什么的。”实际参与后,她才意识到基层工作的复杂与繁忙。“跑小区、走商户,还要铲小广告、调解矛盾、组织活动……事情又多又杂,却都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

这些天来,叶伟凌发现了社区为民服务的便捷和高效。“现在很多事不用居民跑腿,微信上就能沟通办理。前几天临近中午,有个居民冒着大热天跑来社区问政策,我们相关网格员就主动说,‘您下次不用特地跑来,直接发消息给我,我线上给您答复’。”

正是这种主动、贴心的服务方式,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距离,也增强了彼此的信任。叶伟凌逐渐发现,这种信任关系的建立,实际上为后续社区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像是邻里矛盾调解、相关政策宣传等,群众更愿意配合你的工作,更愿意听从你的建议,因为他们知道你是在真心帮他们。”

想为基层建设贡献更多的青春智慧

一个多月的社区实践,叶伟凌对基层工作有了更深切的体会。“我特别佩服我们社区的这群基层工作者,他们靠着一颗真心、恒心、热心,把社区治理的井井有条,把群众服务的舒心踏实。”

这些感受源于日常工作的真实体悟。

“我们社区紧邻商业街,对于商户经营的规范问题,主要靠的是一次次地耐心劝导、一遍遍地上门沟通,反复说、经常劝,时间久了,他们也会慢慢理解我们的初衷,大部分商户也都能积极配合。”这种“用嘴皮子磨”的坚持,让叶伟凌看到了基层工作的不易,也更理解“柔性治理”背后的智慧。

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叶伟凌真正认识到“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如何打通的。“我觉得打通在这里变得更具象化了,它是网格员主动加居民微信,是社区驿站爱心冰箱里送出的一瓶冰水,是耐心解答每一个政策咨询……这些实实在在的服务行动和细节,我想基层服务的温度和智慧就来源于此。”

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叶伟凌觉得暑期的这段实践经历让她坚定了一个信念:“只有真正走进群众、倾听群众、服务群众,才能把学问更好地写进现实里。”她表示,未来还会继续关注基层,希望有机会能结合专业所学,为社区建设和治理贡献更多青年智慧。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汪涛/文 李康佳/摄

关键词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