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经济 > 正文

每日热议!国际对冲基金、主动基金明显加仓A股,高盛全球付思:A股跑赢海外中概股的概率更大

财联社2月20日讯(记者 成孟琦)先从1月的大举买入,再到2月的飘忽不定,北向资金今年来的动向格外吸引注意力。


(相关资料图)

外资为何大举买入A股?哪类资金在买入?流入流出正发生哪些变化?港股与A股今年哪里会有更高的机会?对于以上疑问,高盛全球投资研究部股票策略分析师付思带来了她的思考。

高盛全球投资研究部股票策略分析师付思 付思认为,对冲基金与主动基金1月明显加仓A股,创造了沪深港通开通以来历史最快的流入速度,而仓位快速回补后短暂波动为正常现象。目前看来,中国资产的前期上涨主要是估值拉升,下半年盈利拉动会成为主要因素。而在全球比较之下,外资对中国经济预期较为乐观,即将召开的两会将成为重要时间节点,奠定了外资尤其是长线资金如何看待中国增长潜力和经济政策未来3至5年的发展方向。

至于今年A股与港股哪里会有更多机会,付思预期A股跑赢海外中概股的概率更大。

对冲基金与主动基金1月明显加仓A股

北向资金流入A股的原因,付思表示,主要因为疫情政策的放开,带动全年中国经济预期明显改善。高盛宏观经济研究团队两次上调中国GDP增长预测,目前全年GDP经济增速预测为5.5%。与此同时,宏观政策依然较宽松,这些都将利于中国股票市场获得较好的表现。如果和海外市场横向比较,会发现海外流动性依然较紧,这也使中国市场更具吸引力。其次,美国经济预计可实现软着陆,全球经济需求相对将会维持在比较乐观的水平。

从资金层面分析,1月海外资金的仓位仍较低。去年12月底数据显示外资主动型基金低配中国股票420个基点,比历史均值水平还低50基点,海外的资金仍有较大空间改善仓位。再加上今年经济预期较好,海外资金年初至今有明显加仓。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对冲基金还是主动基金,1月份开始都明显买入A股。

从流入资金结构及流入速度上分析,对冲基金比主动资金更迅速,也表明未来主动基金仍有加仓空间。去年11月,对冲基金在中国股票的仓位开始增加,但主要加仓港股及ADR。今年1月,对冲基金开始买入A股。主动型资金的到来较晚一些,12月底开始仓位略有回升,更大的资金流入则是在1月之后。期间,离中国比较近的区域性主动型基金,比如新兴市场的和亚洲主动性基金仓位增长更明显,而全球性主动资金仓位增加更为缓慢。

如何看待北向买,内资抛?

北向资金成为A股主要增量之时,内地机构却不乏卖出行为,对此,付思认为主要是投资者情绪差异的缘故。海外投资者较乐观,境内投资者则相对谨慎,境内公募基金仓位依然较低。

横向比较下,中国经济增速仍获海外投资者看好;与此同时,国内投资者出现担忧情绪,是因缺乏对经济复苏的信心,担忧的问题包括:整体复苏幅度如何?消费恢复是否能达到预期强度?很多投资者希望等到更多的数据支撑,看到真正的经济复苏的信号,比如3月之后的宏观数据、公司的财报数据等。

另外,即将到来的两会将是重要时间节点,市场期待看到政策上更明确的信号。

强劲流入后资金会更有选择性

北上资金年初流入强度非常快速,春节前已有220亿美金净流入,是沪深港通开通以来的最强开年。付思表示,北向资金从较低仓位快速回补,使前期流入速度极快,流入急速回升后,速度放缓是正常的,波动也是正常现象。加仓到一定程度,后续会更有选择性。但是如果继续向前看,海外投资者依旧是乐观的。

投资方向上,本轮北上资金加仓有消费板块与周期板块两条主线。去年11月,消费成为北向资金买入最多的行业,这也是疫情复苏最直接的受益板块。春节后,更多资金流向周期板块,比如说材料工业,反映了疫情政策放开后,生产活动与建筑活动明显复苏,包括对房地产预期的改善,都带动相关周期板块有比较好的机会。

从全年投资策略来看,疫情复苏是主线,近期周期性的板块吸引了更多资金,宏观经济增速的改善会带动相关周期板块有比较好的行情。

除此之外,海外投资者还在A股中寻找长期成长机会。伴随经济活动以及市场逐步正常化,科技创新与清洁能源相关板块也成为未来3至5年有投资机会的领域。

外资如何在A股中做选择?

对于之前媒体曾报道外资表示由于抢筹,A股某些赛道过热,付思认为A股市场整体来看估值其实不算高,甚至略低于历史均值水平。而其中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外资如何在众多A股标的间做出选择。

对海外投资者而言,最为稀缺的是成长性资源。而有买入倾向的外资首先会考虑一只股票的成长性,在此基础上再考虑估值是否合理,然后是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

而A股中明显受到外资青睐的板块,通常是成长速度比较快的领域,这也使得外资在某一些细分板块上购买较集中。但从估值角度,付思认为对于高成长性公司不能单纯看市盈率,建议投资者考虑企业盈利增长率,因为很多成长足够快的公司,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并不是很高。

港股与A股哪里会有更高机会?

港股自去年10月底开始强劲反弹,MSCI中国指数10月底到1月底反弹近60%,而A股的反弹与港股相比却显后知后觉。只是,春节后A股开始后来者居上,似乎想要追上落后的涨幅,而南向资金却呈现出获利了结倾向,开始流出港股。

为何资金开始流出港股?港股的涨势是否已经到头?付思认为在强劲反弹后,南向资金获利了结是正常现象,但疫情复苏带来的上涨空间还未完全反映在股价之中,高盛预测MSCI中国指数年底或可达到85点,相比目前还有超20%的上涨空间。站在当下这个时点往前看,则更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首先,不管从估值还是资金层面看,本轮反弹都是从非常的低水平上来的。目前估值刚刚达到历史均值中位数水平,并不算贵。

其次,这波上涨背后的推动因素为疫情政策的放开,除此之外,还有互联网监管政策的放松,及中概股美国退市风险的暂时缓解。如果继续往前看,疫情复苏带动的经济活动正常化和消费信心恢复可能进一步推动市场上行。
最后,前期上涨主要是估值拉升,此后,全年盈利拉动会接替估值成为主要因素。高盛预计2023年中国股票有17%的盈利的增长,尤其是跨入下半年后,投资者会更关注盈利上哪些领域能超市场预期,相应板块可能会有更好的表现。

至于A股与港股谁会在今年有更好的表现,高盛则对包括A股还是港股在内的亚洲区,都提出超配建议。考虑到港股前期上涨较多,春节之后,A股开始跑赢海外中概。而接下来的几个月,A股会有更多机会。

至于A股机会更多有两点原因,一方面,去年11月到今年1月,A股跑输海外中概股24%,此为历史最大幅度差额,所以春节之后A股市场应该有明显的追赶行情;另外一方面,资金流入A股相对比较晚,资金仓位进一步上升空间会更明显,尤其是国内公募基金的仓位依然比较低,散户情绪也处于较低水平。后期,如果A股市场情绪有所改善,也会带来明显的推动效应。

外资机构在中国市场最关心的问题,依然是疫情复苏的强度;国内宏观政策上看,外资将关注政府角度如何重视经济增长,两会作为重要时间节点,将会奠定了外资,尤其是长线资金,在未来3至5年如何看待中国的增长潜力和经济政策发展方向;最后,对海外投资者而言,地缘政治也是计入考量的风险点。


关键词 对冲基金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