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深度报道 > 正文

深圳市政协“委员讲堂”2022年首场活动 走进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

深圳很难见到农田,但有高科技农业。13日下午,市政协“委员讲堂”2022年首场活动走进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农业界别的市政协常委黄三文与师生们分享题为“未来农业的深圳机会”的演讲。

“农业不是过去式,它是未来产业。”黄三文委员在演讲中从电影《火星救援》讲起,重点介绍了一项深圳原创农业科技成果“优薯计划”。比芝麻还小的杂交种子已经问世,这一成果改变了马铃薯使用薯块繁殖的历史,大大减少了育种时间,在南方冬季农闲地大规模种植,有助于降低我国农作物进口数量。

“光吃马铃薯会不会导致营养不良?”“番茄的味道能不能变得更好?”……在演讲中,黄三文委员还多次用启发式的提问和学生们互动,引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他的讲座深入浅出、风趣生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科普知识引起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该校高三(11)班的刘旭峰同学表示,这场演讲改变了自己对农业限于生产粮食、供给社会的单调认知,感受到当今科技社会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同时让自己产生了投入到农业科技生产研究中去的愿望。

据了解,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正在举办主题为“还原学科情境,感悟学科魅力”校园学科文化节活动,以此提高学生学科文化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学科在实际情境中的认识和理解,本次“委员讲堂”活动主题正好契合这一活动。

关键词 委员讲堂 进校园园 南方冬季农闲地大规模种植 国农作物进口数量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