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察 > 正文

绿春县平河镇努力打造“国门第一村” 梅尼新寨正慢慢发生蝶变

紧紧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目标,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项目正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火热铺开。当地主动谋划、稳步推进,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主要抓手,一个个沿边村、抵边村正发生蝶变,各族干部群众正朝着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目标奋力迈进。规划先行 ,补齐短板强筋健骨。

从绿春县城出发,车辆在崇山峻岭间穿行,道路两旁大大小小的搅拌车、运土车、装载机正在施工作业,成为沿途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边疆发展的老难题。近年来,绿春痛定思痛,在积极推进元绿、勐绿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陆续启动三骑公路、大骑公路、大半公路等重点县、乡、村道路改造工程,全面规划“一连二轴三环四对外两小时”路网空间布局,着力推动实现县城到所有乡镇两小时内通达。

一条条公路的建设,将有效串起边地高山峡谷的绮丽风景,进一步夯实沿边产业、旅游、贸易等发展基础,不断筑牢边境村寨的小康根基。

“过去我们村是全乡最偏远、路况最差的寨子,到乡镇得三四个小时,别说发展产业,出行安全都得不到保障。”骑马坝乡杯倮村委会东吗村村民朱嘎鲁深有感触地说,基础设施的改善,坚定了村里人发展产业的信心,如今大伙“靠山吃山”种上三七、养起蜜蜂,随着交通更加便捷,家乡肯定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在边境小康村建设中,绿春县坚持高起点规划,以“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党建引领,六村同创”乡村振兴示范建设等为契机,因地制宜抓整治、因村施策谋发展、因户因人“开处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48个沿边自然村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全力打造富边样板、稳边示范、守边屏障。

在边境小康村建设中该如何展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车里村生态、产业基础较好,我们就以产业为本、特色为魂、设施为重、生态为底,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态产业强村;平河村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各类基础设施较完善,我们就把生态农业产业发展作为主导,把乡村休闲旅游作为亮点推进边境小康村建设。”平河镇项目办主任张千媛这样回答。

在规划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方案时,绿春县创新提出“基层党建+美丽家园+民族团结+综合治理”的模式,通过推动基层党建、产业振兴、平安和谐、民族团结进步、文明新风、生态宜居高度融合、一体设计,形成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良好局面。

发展为要 立足禀赋凸显优势

薄雾散去,地处中国、越南、老挝三国交界处的半坡乡二甫新村迎来了崭新的一天。阳光下,一排排整齐的房屋分立路旁,哈尼族、拉祜族群众正忙着编织鼓凳,纤细的竹条上下翻飞⋯⋯作为绿春县最早启动的边境小康村试点,经过不到两年的建设,这个边陲小寨有了新面貌。

“去年我家卖了300多个鼓凳,收入近3万元,家里还有30亩橡胶树,两个孩子读书及家里的日常开支都不愁了。”新房里,二甫新村村民李阿元高兴地说,“在党委、政府的关心扶持下,我们有了现在的好日子,大伙儿干劲都很足,决心拼出更美好的明天。”

边境村寨如何实现小康?产业支撑是关键。在总结二甫新村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绿春县制定村村有方案、户户有措施的脱贫人口增收一览图,全面摸底排查产业基数和就业情况,聚焦资源禀赋,探索建立“党组织+协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激发村民的创业致富热情。

在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村,37岁的拉祜族妇女王皮勒正在和施工队一起建盖新的村史室。“看着以前老房子的照片,就想起我们过去的苦日子,吃的靠打猎、挖野菜,饥一顿饱一顿,住的地方不遮风不挡雨,当时谁能想到能有如今的好生活。”她感慨道。

“如今我们住进新房,种植花椒、辣椒、土豆、木耳等经济作物,每年都有6万多元的收入。”接过话茬,王皮勒的丈夫白夫山表示,现在小孩都在念书,老人也还健在,夫妻俩要好好奋斗,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边境小康村建设中,绿春县始终把做强产业作为有力抓手,着力培育“一村一品”,走绿色、有机、品牌化发展之路。发展“一村一社”,把群众组织起来,加快引进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利益共赢机制。壮大“一村一优”,采取措施加大村集体经济增收,力争7个沿边行政村集体经济不少于10万元。推进“一村一景”,深挖乡村迁徙、红色堡垒、民族团结等特色乡村素材,抓紧酝酿打造一批文旅融合、康体养生、乡村民宿、边地风光等乡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

实干为本 凝聚合力安边兴边

每天傍晚时分,半坡乡二甫村汉语和哈尼语交替播报的广播声总会准时响起。村党总支书记白才发骑着摩托车走村串寨,宣传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政策与要求。

“国家的好政策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必须得珍惜现在的生活,世世代代守护好边疆。”二甫村是全县疫情防控任务最艰巨的边境村之一,作为该村村级段长的白才发既要负责5公里边境线的疫情防控工作,还要组织辖区内网格长、民兵、党员、护村队员等进行强边固防工作,做到6个抵边小组全覆盖,筑牢边境的第一道防线。

疫情发生以来,绿春县聚焦边境治理,着力扛实强边固防政治责任,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强边固防”和“五级段长”制,持续强化党政军警民联防联控机制,完善“四级包保、十户联动”,落实“一牌三卡四清单”,构筑起“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严密防控体系,持续保持境外疫情零输入、零疑似、零感染。

“国家强大了,保障了每个人安居乐业,我们生活在祖国的边疆,这种感受更加深刻。”平河镇折东村委会创业养殖户白克保说,随着边疆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和基层战斗堡垒的不断夯实,在边疆干事创业的信心也更足了,“如今我开办的养猪场运营良好,存栏数量节节攀升。”

为凝聚强边固防和疫情防控的强大合力,绿春县按照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村民一个哨兵的要求,深化“边关行、边关讲、边关送”红色主题教育,引领边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深化“领头雁”培养工程,凝聚“边关人才”“明白人、带头人”致富带富力量。组织第一书记、护村队、网格长、辅警硬核力量,助力“红旗飘飘”“边疆党建长廊153工程”提质增效,筑牢守边固边坚实堡垒。

目前,全县聚焦“五个到位”“五条负面清单”,制定《绿春县实施“云南省强边固防示范村”创建工作方案》,上下同心、争先进位,在边境一线抵边村争创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强边固防示范村”,不断夯实党建基础,激发沿边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全面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亮点

一跃千年感党恩

初秋,一场细雨过后,明媚的阳光穿透云层在大地洒满金光,空气里飘散着泥土的芬芳。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平河镇驱车出发,顺着云雾缭绕的盘山公路一路攀爬向上,很快就来到了大头村委会拉祜寨村。

寨口,人工水渠里清澈的山泉水缓缓流淌,小广场旁景观上的“大葫芦”喷涌而下,几个小孩在嬉戏打闹。一路前行,平整洁净的道路旁,有序排列着一栋栋崭新的小楼房,房前屋后满是绿树红花。一旁的观景亭里,几名刚放学的女学生聚在一起,开心地说着悄悄话⋯⋯

平河边境派出所驻村工作队员李加鲁介绍,平河镇国境线长123公里,占全县国境线的80.4%,有5个抵边村委会17个抵边自然村。作为“直过民族”村寨的拉祜寨是抵边村之一,全村33户181人均为拉祜族,过去一直隐居山林,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人均年收入不到1600元。“以前这里是全县贫困村中致贫原因最复杂、贫困程度最深、脱贫任务最艰巨的村子。”李加鲁说。

决战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以来,绿春县针对拉祜寨的复杂情况,充分整合用好易地扶贫搬迁、美丽家园建设等项目政策和资金,成立工作专班,组织工作队员长期驻守一线、从零抓起,大力开展综合整治工作。在生活中从洗手、刷牙教起,在生产中手把手教、肩并肩干,工作队员带着村民发展产业,提升内生动力。通过“长短结合”狠抓产业,带动村民发展黑木耳、土豆、辣椒、花椒、茶叶种植和山地鸡、稻田鱼鸭养殖等,为稳定增收打牢基础。经过几年帮扶,拉祜寨在2020年实现了全面脱贫。

如今的拉祜寨,家家有地种、孩子有学上、看病有医保、出行有摩托,旧貌换新颜。幸福祥和的生活气息在边境一线不断铺开,村民们正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力前行,齐心协力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

“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让孩子们好好读书受教育,将来更好地建设家园,为国家作点贡献,世世代代守护好边疆。”这是当地拉祜群众共同的心愿。本报记者 饶勇 黄翘楚

努力打造“国门第一村”

时下,走进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平河镇平河村委会梅尼新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火热忙碌的景象——一边,迎来丰收的村民们正忙着抢收晾晒各种农作物;另一边,现代化边境小康村项目建设施工团队正紧锣密鼓地修建广场、摊铺道路、对民房墙体喷漆。在工人们的巧手下,一栋栋小楼换上新衣,农户们也积极在自家屋舍旁抡锤拆墙、修建花园,参与家园建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梅尼新寨正慢慢发生蝶变。

“党和国家给了那么好的政策和帮助,我们也得加把劲,努力建设好家乡,让大家日子越来越富足,一起齐心协力守护好边疆。”在环村路建设现场,正忙着指挥协调工作的梅尼新寨党支部书记王腰说,如今随着各个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梅尼新寨的生态优势、沿边优势正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只要大家像现在这样团结一心奋斗下去,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梅尼新寨总面积11.8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00米,位于中山地段,气候清爽宜人,属一字形山顶地貌,全村210户1067人。这里民风淳朴,是自然生态保护比较好的传统瑶族村寨。

在实施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过程中,梅尼新寨在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基础上,充分强化村民自治意识,提升基层自治水平,村民纷纷主动让出土地支持道路拓宽和环境整治提升工作。

邓线防是积极参与建设的当地村民中的一员。为支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他主动无偿让出自家0.5亩菜地,积极带动其他村民让出土地。他说:“只有村子建设好了,大家的日子才会越来越好。”

如今,全村已有90余户村民无偿让出包括住宅、柴棚、菜地、猪圈等在内的约30亩土地支持村庄建设。村内修建了集饲料堆放、煮饲灶、猪厩、柴棚、家禽养殖五位一体的养殖间,已完成公厕改造、道路硬化等建设,便民停车场、活动室、幼儿园、文化广场等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中,成效凸显。

在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梅尼新寨的产业发展也步入“快车道”。平河村委会党总支副书记李元国介绍,除了传统的粮食作物外,当地正着力发展草果种植和以三七、重楼等为代表的中药材产业,积极保护还原过去的边防设施、打造提升边民互市通道、做好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为未来产业升级发展打好基础。“下一步,我们要着力发展乡村旅游,做好边境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文章,将梅尼新寨真正打造成为绿春县的‘国门第一村’。”他满怀憧憬地说。

关键词 梅尼新寨党支部书记王腰 梅尼新寨 现代化边境小康村 勐绿高速公路建设

热门资讯